非洲语言和部落的汉译归档——葛公尚&周庆生2016《世界民族》

葛公尚和周庆生编写的《世界民族》(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可能是目前中文文献里唯一较全面地引荐非洲地区语言和部落/民族的一本书,这里总结一些书中出现过的语言、部落/民族的汉译。《世界民族》的上编“种族与民族”由葛公尚编写(简称葛公尚2016),下编由周庆生设计框架并编写部分章节,另一部分章节由王锋编写(简称周庆生&王锋2016)。

□ 和人相关的概念
■ 和语言相关的概念
?学界有争议/很难不限定语境解释
!汉译有冲突/主流学界不再使用/不确定对应是否正确
???没有找到外文的对应

葛公尚2016 周庆生/王锋2016 英语术语
■埃及语族(163) Egyptian language
■古埃及语(163) Ancient Egyptian
■阿拉伯语(163) Arabic
?尼格罗人种 (75) ?Negros
?尼格利罗人种(75) ?Negrillos
?俾格米人(75) ?Pygmies
?科伊桑人(75) ?Khoisan
?布须曼人(75) ?Bushmen
?苏丹尼格罗人(76) ?Sudanic Negros
?尼格罗人种苏丹类型(76) ?Negro groups of the Sudanic type
?班图尼格罗人(76) ?Bantu Negros
?班图语(171) ?Bantu languages
?班图人(76) ?Bantu
?西苏丹人(76) ?West Sudanic people
?中苏丹人(76) ?Central Sudanic people
?东苏丹人(76) ?East Sudanic people
?尼洛特人(76) ?Nilotes
■!库斯特语族(166) Cushitic languages
?!库希特人(77) ?Cushites

… 

 

轻声已过世——葛公尚2016《种族与民族》

最近一直在看葛公尚和周庆生编写的《世界民族》(2016)一书,已故的葛公尚先生编写的是本书的上篇《种族与民族》。

葛公尚&周庆生(编) 2016
《世界民族》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葛先生在百度百科有自己的条目,但我第一次知道他是通过俄罗斯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的奈立·格洛莫娃教授。当时她向我介绍说葛先生曾经是到访苏联的第一批中国学斯瓦希里语的学生,曾经在列宁格勒国立大学(现已改名为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后来也在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工作。中国斯瓦希里语教学界并没有专门的整理,只知道他在苏联的留学经历(1960-1963)早于他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主要的学习和任教期(1963-1967)。我很好奇,这样一位有海外学习非洲专业知识、并且有长期驻非经验的前辈,会以什么方式去书写非洲人这个整体概念。

… 

 

关于部落的争执

《面对肯尼亚山》是乔莫·肯雅塔在马林诺夫斯基(现代社会人类学奠基人,田野工作之父)指导下的一本学术作品,是乔莫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参与很多讨论课后作品的合集,也是乔莫·肯雅塔第一次正式使用Jomo Kenyatta这个名字。书被出版是1938年,是波兰议会宣布可以解除在外国连续居住五年以上的波兰国民的国籍的那一年,是纳粹德国进攻马林诺夫斯基的祖国波兰的前一年,也是马林诺夫斯基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执教的最后一年。有很多亮点,对于乔莫来说——我个人理解——他所希望的是可以通过西方人的渠道,以对方听得懂的语言去阐释对于基库尤人来说最重要的土地、家庭、孩子的教育、成年礼这些建制。人类学的学术圈,更大的程度上来说是乔莫找来为自己辩护的堡垒,乔莫的敌人主要是传教士(至少在这本书里),特别是那些对非洲一知半解却认为自己理解非洲的人,以及那些非洲人“专业的朋友”。而马林诺夫斯基对于乔莫的态度是非常高傲的,在前言中就指出对乔莫这样的非洲人来说,经历西方的高等教育本身就是经历一场痛苦,并且认为乔莫分别用科学的视角和部落的视角这样的“现实”是一场悲剧。我自己的老师说,看到没有,英国人那时候也没有从自己的部落视角中走出来。乔莫把基库尤人、马赛人、康巴人之间的部落战争类比西方世界,把欧洲大陆以及中国日本之间的冲突定义为部落战争,这对已经认为身处文明世界的英国教授来说,肯定是一种冲击。我很好奇,当时欧洲的读者在读到“个体间的两性吸引是基库尤人婚姻的本源”时,这些刚刚才摆脱中世纪包办婚姻的欧洲人,有没有哪怕一丝一毫地觉得,似乎自己也并非代表一个特别“进步”的社会。1963年,也就是25年后,肯尼亚独立,乔莫·肯雅塔成为肯尼亚的第一位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