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语言、混杂语言和杂成语言的区别

语言是很奇妙的东西,虽然不会像动物一样交配,但是不同的语言使用者之间交流时,会对当时对话中出现的语言有影响。我经常会听到一些人讨论学术问题的时候夹杂着一些英语单词。排除一些人喜欢装作自己很厉害所以加一些外语增加自己的权威地位的情况,很多时候,是说话者没有选择的余地。现在来分析一下混杂语言,杂成语言(这个单词是我自己造的,解释下文会附上)和交际语言的区别,虽然这些名词和那些装模作样说话的人没有任何关系。

这篇文章里引入的语言学概念都是以英语语言学作为基础的,如果有人要问我中文的关于这类单词的命名,我只能回答不知道。

单词一:交际语言

交际语言对应英语的【lingua franca】,指的是属于不同语言人群互相之间用另外一个不同于会话双方母语的另外一门语言进行交谈,这种情况下这种被使用的语言被称作【交际语言】。

称一种语言为交际语言有三个前提:第一,如果对话双方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交谈时,母语表达的意思不能使对方理解(所以必须要使用另一门语言);第二,使用使得信息交换成为可能的那门语言必须都不是对话双方的母语;第三,对话双方都承认另一方的语言和自己所用语言并不是同一门语言的不同方言。

举例说明可能更清楚些:如果一个荷兰人和一个瑞典人见了面,他们用英语交谈,在这种情况下,英语是交际语言。如果一个荷兰人和一个德国人见了面,假如他们用德语交谈,在这种情况下,德语不是交际语言,但是如果那两人都学过一些法语,而勉强用法语互相知道对方的意思,无论当时他们所说的法语错误再多,法语也是当时的交际语言。如果一个山西人和一个广东人见了面,他们用普通话交谈,鉴于晋语和粤语目前的方言地位,普通话也不是当时的交际语言。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说,英语可能是欧洲大陆的交际语言,普通话几乎无论如何也不是中国(汉语区)的交际语言。

交际语言还有很多其他名字,比如【通用语言】,【商业语言】,甚至【流行语言】。有很多词可以选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如果因为可以选择的词造成理解上的误会就很可惜了。通用语言更多的是形容一门语言在一个区域可以通行,使用这个语言和别人交谈不会造成理解上的麻烦。但是【交际语言】只是为了一方面表达一门语言对于双方的非母语地位,另一方面是对话双方的接触(交际)产生的,所以用通用语言这个词并不好。商业语言从字面上的理解是为了商业而产生的语言,或者在商业行为上使用的语言,长距离的人和人(不同文化区)之间的交往确实商业上的频率要比其他的方面频繁也持久,但是我们是要一个更中立的表达,来描述一个语言的一个社会化瞬间的状态。至于流行语言就更没有办法显示出人和人之间的交往,而更侧重于使用语言的人和那个语言之间的关系。我认为使用【交际语言】这个词比较合适。

单词二:混杂语言

混杂语言对应英语中的【Pidgin】的广义:一种在多语言情况下由于对话双方接触后,为了让信息的传递成为可能,又没有两者都会的一门第三方语言作为媒介,于是双方对自己的语言进行妥协加工,并且加入对方语言的元素,使得最基本的信息交换成为可能,这种语言被称为【混杂语言】。并且产生的这一种语言变体没有自己的母语人群。另一方面,这种语言变体在对于话语双方来说作为【交际语言】使用。

根据定义,【混杂语言】是交际语言的一种,成因很多理论,但是结果只有一个:对于当时的交谈双方来说,所使用的混杂语言显示了交谈双方所使用的语言的语法痕迹。特拉吉尔的字典里面认为混杂语言是由一个【源语言】经过【混杂语言化】产生的。混杂语言化我们肯定是要仔细定义的,现在暂且理解为混杂。但是一个语言的混杂对象只可能是其他语言,所以如果说一个语言是源语言的话,对于当时夹杂的其他语言来说有失公平。语言学家总是争论到底哪一个是【主要语言】,哪一个是【次要语言】,或者有没有所谓【双源混杂语言】或者【多源混杂语言】,我觉得挺没劲的。

我看到过有翻译作【皮钦语】的,对于一个没有英语基础的人来说,是不可能懂皮钦语是什么意思的,即使学过一些英语的,认识Pidgin的可能性有多高我不好说。维基百科上对于【皮钦语】(暂且撇开我对于皮钦语这种翻译的成见…)的介绍中说“皮钦语在外来者的经济文化不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只是一种短暂的语言现象。”这种观点我认为是错误的。确实,【混杂语言】的产生很多时候是由于“外来人”和“外来人”带来的“外来语”与本地语言融合而产生,但是判断一个正在被使用的语言或者一段话语是不是符合【混杂语言】的范畴,完全是由母语人群来决定的,如果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和一个普通的日本人正在用英语进行交谈,双方正在说的语句如果让一个英语为母语的英国人(并且他还正好有一些中文和日文知识)来看,可能会说他们两个人正在用【中英的混杂语言】和【日英的混杂语言】进行交谈,而不是说他们在用英文交谈。更中立一点的说法是,【混杂语言】的产生是由于使用话语的一方由于对于希望所使用的语言并没有完全的掌握而根据自己的母语习惯进行妥协和改造而产生的,而这种【不完全的语言习得】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而【混杂语言】这个概念也是很普遍存在的。

也有翻译成【洋泾浜语】的,这个是用来指代在旧上海出现过的中文和英文的混杂情况下,是有记载的一种中文和英文的混杂语言,这是上海话中指代不伦不类的语言。首先,这种表达是一种方言,出了听懂上海话的区域,很难说有没有中文母语者能了解【洋泾浜语】的意义;第二,这是指代中文和英文的混杂语言的,甚至还包含了具体的使用时间的信息,所以我认为用洋滨泾语这个词来指代广义上的在全世界由于接触而产生的混杂语言,不是特别妥当。

单词三:杂成语言

再次声明,这个词是我造的,如果中文的学术界已经有了另外的新名词,谁能提醒我的话我会非常感激。

“杂成语言”对应英语中的【Creole】,指的是如果在使用混杂语言的人群中,由于使用时间较长或者其他原因,产生了使用这种混杂语言作为母语的人群,我们就叫这门语言【杂成语言】,伴随着一个语言从【混杂语言】到【杂成语言】,会伴随一个语言的【扩展化】过程,比如词汇量增大,表达方式增多,语法完善等等。

插一段使用【杂成语言】的原因,首先杂成语言是由于混杂语言产生的,我觉得有必要在翻译对应的词时提到混杂语言的至少一个词根,我取了“杂”;另一方面,杂成语言是有自己的母语人群的,也是在不断发展的,所以我加入了一个“成”字,希望能显示出这个语言的特殊地位,并且在原文Creole的单词里,我会联想到“创建”“构成”的意思。

有见过【克里奥尔语】这种说法,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克里奥尔语可能多指代在加勒比海地区随着欧洲殖民扩张和人口混杂居住而产生的语言,所以会有基于葡萄牙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的克里奥尔语。而使用克里奥尔语来指代的语言,就中文的含义来说,对于地域性的指代多过对于一般语言现象的指代。新闻里面写Google Translate或Bing Translator新增【海地克里奥尔语】的时候,我的心情是很复杂的。我觉得语言是人类交往中最基本的元素了,如果中国学界真的选用了【克里奥尔语】这种说法,那社会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可能会背弃一些最基本的读者。

回到解释【杂成语言】。我们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父母来自使用不同的语言的家庭,在家里只用一种混合语言进行交流,即使是单独面对孩子的时候也使用这种混合语言而不是各自的母语,对于孩子来说他只能接触到一种语言――这种混合语言,造成的结果是这个孩子只会说这种混合语言,使用它作为母语,这种混合语言就成了杂成语言。这个例子有点特殊,并且家庭的单位也太小了,我只是试图解释一下这种诞生新语言的过程,现实社会是很复杂的,“一代人”共同使用的语言变体是不是能成为一种【杂成语言】,成因和结果几乎就是一个谜。我们不能忘记,小孩儿的语言成长环境不仅仅和父母的语言有关,还和周围邻居,朋友,学校有关,所以即使是父母都说各自的语言,小孩儿也可能是另外一种语言的母语者:比如父母一直生活在一个另外一门语言占主要地位的村落,小孩儿长大过程中邻居说的都是这一门外语,和小朋友们玩儿的时候也是学这一门外语,在学校也是学用这门外语写字,最后这个小孩儿的母语肯定是这门外语(至少他本人可能会这么说)。比如说在肯尼亚的贫民窟,各种部落的小孩儿们都混杂的居住在大街上,报纸上的语言是英文,官方语言和在学校里学的语言是斯瓦西里语,但是这一辈的小孩儿们还是创造出了一种叫做Sheng的俚语,没人知道这种语言是怎么诞生的,夹杂着一部分斯瓦西里语的语法,英语和当地土著语言的部分语法和词汇,至少很多使用这门语言的人说,Sheng是他们的母语,酒吧乐队广播也都大量使用这门语言,听说最近还有了Sheng的字典和报纸,很多语言学家在讨论是否给Sheng一个【杂成语言】的名分。其实话说回来,什么语言一开始不是【杂成语言】呢?

总结各种关系

  1. 【交际语言】只分析具体场合
  2. 【混杂语言】是【交际语言】的一种
  3. 【杂成语言】是在【混杂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 【杂成语言】是一个人群的母语,本身并不一定是【交际语言】
  5. 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可以是一种【杂成语言】,只是我们可能不知道它所属的【混杂语言】的【源语言】是什么。
  6.  

yns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