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作为一个国家,它的历史与前殖民宗主国英国紧密地纠缠在一起。1901年乌干达铁路蒙巴萨-基苏木段修建完成,次年,肯尼亚这个国家的雏形形成,维多利亚湖港基苏木北至埃尔贡山,这条线的东边被划入肯尼亚,当时被称为“东非保护地”。这篇文章讲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城市基塔莱。
铁路的到来对东非的影响是深远的。肯尼亚驻联合国外交官维护中国在肯尼亚投资的蒙内铁路(已完工)和内马铁路(未完工)时说道:“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在抱怨这条铁路,没有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的铁路不是四通八达的,是英国的米轨让肯尼亚成为东非这个区域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很多人都不清楚中国人修建的这条铁路会对肯尼亚的政治和经济带来多么大的影响。”
关于铁路的修建,我们先回到殖民初期。那时,要在人口并不稠密、基础设施极度稀缺的东非修建一条铁路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这条被称为“疯狂快线Lunatic Express”的铁路耗资巨大、让东非人民付出血泪的代价。除疟疾作为第一死神造成了大量人员死亡,修铁路到达现在是察沃国家公园的地区,出现过食人狮这样城市谣言一样但确是真实的事件,一说由于缺少食物一说出于变异,一个狮群养成吃人的习惯,造成大量非洲当地和来自印度的劳工死亡,可见当时工程所到地区之荒凉、修筑条件之恶劣。
作为殖民项目的铁路,“疯狂快线”的主要站点也成了肯尼亚重要城市的介绍手册,这条线上从海滨到湖区的主要站点蒙巴萨、沃伊、内罗毕、奈瓦沙、纳库鲁、凯里乔、基苏木都发展成了重要的城市。蒙巴萨是最著名的海滨门户、内罗毕是两端中心的调控室和后来的首都、基苏木是维湖的港口自不用多言,剩下的城市也是外国游客停留和本国商人驻扎的要点:沃伊是肯尼亚东部重要的商品中转站甚至辐射坦桑尼亚,奈瓦沙、纳库鲁是内罗毕西边的旅游胜地和会议中心,凯里乔也因为大量的茶叶种植和自有品牌在肯尼亚以外的地区为人所知。
但是很多人不太熟悉的是另一条殖民项目,由于“疯狂快线”的完成,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裂谷省的农业得到迅速的发展,裂谷省的省会埃尔多瑞特属于瓦辛基舒专区(现在的郡),名字本身是一支马赛人的称号,在殖民前的一段时间裂谷省的南迪人(卡伦津人的一支)击败了这支瓦辛基苏马赛人占领了这个地区。农业的发展促使得白人殖民者也给这个区域开垦,不少肯尼亚中部的基库尤人也作为雇工进入这个区域。顺带一提,当时的埃尔多瑞特由于在“疯狂快线”一个叫基比戈里的站点北边64英里(103公里)的位置,所以有了另一个名字“64”或者“农场64”。
但裂谷省埃尔多瑞特的发展仅局限在农业,这也是白人农场主对于这个地区乃至整个肯尼亚的定位——一个面对世界市场的粮食生产地。只不过相对于“疯狂快线”沿线城市的商业发展,在裂谷省对农业的关注更为偏执。这样的定位甚至影响了独立后肯尼亚的发展,肯尼亚第二任总统莫伊来自卡伦津部落(图根部),对裂谷省直到家乡巴林戈的发展都大力支持,埃尔多瑞特有了自己的机场,巴林戈有了柏油路,但是肯尼亚人对这个区域的笑话到这些马路由于没有人使用只能用来晒干玉米。
殖民时代,“农场64”发展成了重要站点,重要的原因也是因为铁路,在英国人在对“疯狂快线”进行补充时,从内罗毕西边的纳库鲁开始扩展,连接到埃尔多瑞特后,将这个“农场64”升级成了另一个交通枢纽。从埃尔多瑞特开始,向西分为两只,其中一支非常有名,取道邦戈马抵达位于乌干达边境的马拉巴。这条铁路一直到现在还在使用中。说起来有趣,这条“蒙巴萨-内罗毕-埃尔多瑞特-邦戈马-马拉巴”的路线也是中国计划修建SGR时最初的设计路线。
另一支只有一个站点,一个叫基塔莱的城市,一个更不为人知的后方城市。在没有到达这个城市之前,我花了很多的精力收集这个城市的资料,但都一无所获。这个城市是埃尔多瑞特所代表的裂谷省农业发展的最末端。穿恩佐亚专区以肯尼亚西部最大的河流恩佐亚经过这个地区而得名,基塔莱是这个专区的中心。撇去历史上的火车站终点,它还是公路交通的枢纽,西南方的海港重镇基苏木(A1国道),裂谷省中心的埃尔多瑞特(B2国道),西北部图尔卡纳的洛德瓦尔、卡库马在此汇集(A1国道),也可以通过小路从埃尔贡山北面直接进入乌干达(C45)。
基塔莱这个城市的来源乃至名字是什么对于很多当地人来说都是未知的。有人说基塔莱的名字来自比邻的部落萨博特(卡伦津的一支)语中表示“森林”的Kitalale被简化而来。从语言学上来看,这个说法非常合理,因为作为弱辅音的l,当两个相同的元音把它夹在中间时,消失的可能性很高(同样是弱辅音的k,卡卡梅加Kakamega在当地司机的口中也常常变成了Kamega);从当地地形来看,这个说法也非常真实,因为基塔莱不大的主城区,确实被禁止砍伐的森林所包围,更有可能基塔莱本身的诞生就是从森林中挖出来才成型的。
但是把森林的名字和一个城市联系在一起,并不是偶然。城市传说传言,白人农场主曾经经常在基塔莱地区聚会,举行婚礼或其他聚会,每一次聚会,来自肯尼亚西部邻近地区的农场主就会携带大量的家丁和奴隶,当他们决定让这样的聚会可以长期维持的时候,便设立了一家叫做基塔莱俱乐部的设施。
实际上基塔莱俱乐部建立于1924年,当时白人农场主向殖民政府申请了4英亩的土地建立俱乐部,40英亩的土地建立高尔夫球场,在这个项目出现之前,基塔莱的火车站已经运营了1,还有一个别称叫“火车的终点(斯语:mwisho wa reli)”。这个俱乐部被一直保留到了现在,俱乐部的会员从白人换成了当地的富有阶层,政府公务员、高级教师、牧师、农场主,但是依旧保持了只有会员才能进入的传统,并且所有随同人员必须卸枪。18洞的高尔夫球场,在肯尼亚的西部少有,每年都吸引各地的爱好者来此聚会。基塔莱俱乐部的空间也用来封锁城市更早期的历史:早在火车站开始运营之前和白人的开垦来到基塔莱之前,这个地区就已经是乌干达到坦桑尼亚巴加莫约奴隶贸易路线的短期停留点了。在基塔莱俱乐部封闭的空间里,还保留着当时用于集散奴隶进行贩卖的广场,一棵巨树旁的小广场,就是当时奴隶们被一个一个用铁链框束的地点。
由开垦森林而诞生的农业城市,森林以外的两面也直接显示出这个城市另外的渊源,以高速公路为界,一侧是狭窄的主城区,另一侧是铁路征收的国有土地,从基塔莱的农场经济开始使用铁路将产出运至首都的时候开始算起,这一侧的土地上就布满了各种用于存储、粗加工粮食的白人专营或国有的设施。在高速运转的那些年,从蒙巴萨进口的化肥和农业机械源源不断地被送来基塔莱,存储在铁路旁边的大型仓库里。当时的基塔莱以现代化农业闻名。甚至是肯尼亚经受石油危机波及的七十年代,基塔莱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狭窄的主城区和铁路农业集散区一样,被森林包围,除此也被基塔莱的监狱剪去大部分可发展空间。作为肯尼亚西部、西北部的重要城市,基塔莱监狱承接了西北干旱地区图尔卡纳的所有重罪犯人——凶杀、偷盗、抢占公共财物。究其原因,直到2013年为止,肯尼亚西部和西北部地区,就只有基塔莱有高等法院,也只有一名法官(高等法院以上的法庭要不是时间不固定的上诉法庭,要不就是四百多公里以外首都内罗毕的最高法)。西北图尔卡纳地区干旱、贫穷、生活根基容易被自然灾害影响地区的,当他们出现了恶性的犯罪事件,这些人都会被押送至基塔莱接受监禁和强制劳动。当地人和图尔卡纳很多人都认为,基塔莱以北就不是肯尼亚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为多党制抗争的卢西亚人政治家马辛德·穆里洛在短期被关押于此。
就这样,森林、铁路农业集散区和监狱三方,由于都是国有资产和公共财物造成专区政府无法进行大规模的规划,把狭窄主城区挤压在中间,让其只能艰难的生长着。但这个区域从最初开始起就不是为高档社区所服务的,它聚集的非洲小商贩,原本就仅仅是为白人农场里工作的雇工们提供最基本生活用品的。这也是为什么沿着主城区向北1.5公里外,殖民建立了和主城区同样规模的住宅区,为公务员居所。这些堪称标本的住宅区修建于两战之间,都只有一两层楼,拥有完善的交通系统和排水系统。60年代白人离开,这些住宅楼也变成了变相的公共资产,无法合法的被出售或修正,一直像化石一样被保留至今。
和肯尼亚西北地区的特殊关系和门户地位,在肯尼亚独立后也给当地带来各种各样神秘的投资者。南苏丹的将军们在此秘密投资酒店业,与南苏丹接壤的图尔卡纳人口极度贫穷,大面值的现金交易仍容易受到当地教会与外国情报人员的关注。于是这个在肯尼亚勉强算西边发达地区的最后一站基塔莱,就成了这些发战争财将军们的乐土,几乎同样的经历的,还有不稳定时期的乌干达。当然,是那些不想在首都内罗毕的科莱勒舍瓦、拉文顿、哈林岗、基提苏鲁凑热闹的“正经”投资人。
比起早期投资人通过垄断和冒险而展开的农业和林业的野心商业,独立后基塔莱的操盘手都好像躲藏在阴影中,继承垄断的农业和林业、无法轻易升级扩展的中间住宅区、占地巨大的监狱农业、不知道源头的列强私人投资和新型外国投资,让这个城市的富足掩藏在所谓只有中等收入的统计里。当地中小农只能随着这些暗地里的手几乎是随机地调整着农作品种,七十年代末肯雅塔的统治式微,基塔莱的农庄经济参与者们只能看着市场被大量的走私粮食冲击,他们从种植玉米转为种植甘蔗,发现没有获利后,又艰难地转回玉米(种植甘蔗后很难立刻再重新种植玉米),而真正的富有阶级,无不是在政府获得了稳定的收入,或者自己的家人已经移居到其他城市或是其他国家。
充满勇气、伤痕和束缚,在我看来就是基莱塔这个城市的写照,它源自一场国家资本鼓励个人经济冒险的试验,又承载了看守更不发达地区破坏性力量的重责,当国家的巨手松开仅维持最基本的运转、私人冒险家也不再拥有垄断、剥削的权力后,这里成了纯粹的过道,一边小心翼翼不露声色地自给自足,一边也被迫成为一所历史博物馆。但它可能更希望自己被大部分人所遗忘。
(下方有图,但是不太会拍照,也不一一去写介绍了)
文章中出现的地名:
Bagamayo:巴加莫约
Baringo:巴林戈
Bungoma:邦戈马
Eldoret:埃尔多瑞特
Hurlingham:哈林岗
Kakamega:卡卡梅加
Kakuma:卡库马
Kericho:凯里乔
Kibigori:基比戈里
Kileleshwa:科莱勒舍瓦
Kisumu:基苏木
Kitale:基塔莱
Kitisuru:基提苏鲁
Lavington:拉文顿
Lodwar:洛德瓦尔
Malaba:马拉巴
Naivasha:奈瓦沙
Nakuru:纳库鲁
Rift Valley:裂谷(省)
Trans-Nzoia:穿恩佐亚(郡)
Tsavo:察沃
Turkana:图尔卡纳
Uasin Gishu:瓦辛基舒(郡)
Voi:沃伊
- 有说法是铁路建立于1926年,与俱乐部的说法有很大冲突,但是火车站已不存在无法查证 [↩]